实践动态

实践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艺术实践- 实践动态- 正文

音乐学院人工智能与音乐制作微专业开展校外实践 —— 师生走进广州雨法雨音乐空间探索创作新边界

发布日期:2025-10-27浏览量:

为深化产教融合,将人工智能技术与音乐制作实践深度结合,10月25日,由我院音乐研究所王丹老师带队,音乐学院人工智能与音乐制作微专业全体学生前往广州雨法雨音乐空间,开展沉浸式校外实践课程。本次实践打破课堂理论局限,让学生在专业录音棚与创作环境中,亲身体验AI技术赋能音乐制作的全流程,探索数字时代音乐创作的新路径。

实践课程以“AI+音乐制作”为核心主题,广州雨法雨音乐空间团队围绕专业录音设备操作、AI编曲辅助工具应用、人声录制与后期处理三大模块展开教学。

广州雨法雨创始人李剑洪从基础概念到实际操作技巧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全景声的录制过程,让学生们对全景声录制有了直观且深入的认识。随后,王鹤鹏老师带领学生们实操核心录音设备,他详细介绍了声卡的参数调试技巧,针对电源稳定器,讲解了选型标准与连接规范。在专辑发行专题分享环节,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雨法雨音乐出品策划人高成莲以“专辑发行全链路解析”为主题展开讲解。

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与导师互动,围绕录音棚声学优化、设备故障排查、专辑发行渠道选择等问题展开提问,导师们结合实际案例逐一解答,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实践尾声,师生与雨法雨音乐空间团队展开座谈交流。学生们结合实操中遇到的“AI旋律与个人创作风格适配”“后期混音参数调整”等问题提问,行业导师逐一解答,并针对人工智能音乐制作的就业方向、作品集打造等给出建议。此次实践是微专业“理论+实践+产业”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未来将继续联动更多优质音乐产业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技术能力与创作思维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参与实践的学生纷纷表示,此次课程让自己对“AI如何服务音乐创作”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以往在课堂上学习AI编曲软件时,总觉得与实际创作有距离,而这次在专业录音棚里,从录制到AI辅助后期,每一步都很真实,也让我明白技术不是‘替代创作’,而是帮我们更好地实现想法。”

据悉,肇庆学院人工智能与音乐制作微专业自开设以来,始终聚焦“技术赋能艺术”的培养目标,通过课程体系中“AI音频处理”“智能编曲”“数字音效设计”等核心模块,搭配定期校外实践,持续为音乐产业输送具备跨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粤韵飘香入课堂 非遗传承育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