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
 院务公开 | 专家教授 | 学术交流 | 艺术实践 | 在线欣赏 | 联系我们 | 旧版网站 
 
 首页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教学工作  学科建设  科研工作  党政思政  学生工作  继续教育  招生就业  奖助学金  实验中心  规章制度 
请选择栏目
 教研科研立项 
 出版专著、教材 
 工作量统计 
 科研活动 
  科研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正文
 
百年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叙事讲座
2024-10-17 10:17  

(本网讯  记者何稷雯  摄影何碧珩)2024年10月16日,百年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叙事讲座在我院观摩厅举办,本次讲座由陈泽亮博士主讲,我院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陈泽亮博士讲述了中国音乐教育的传统方式是口传心授。并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说明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首先是文化入侵,鸦片战争时期,西方音乐在中国传播的三种途径分别是教会学校、西洋乐队、学堂乐歌,都具有鲜明的“殖民文化色彩”,通过二元对立突出了西方的先进。从“日欧调和"特征的《壬子•癸丑学制》和"美式血统"的《壬戌学制》这两个学制上,可以看到中国当时的学校音乐教育制度,主要建立在西方音乐的基础上。讲述了在中西融合的背景下,中国音乐想要传播,必须要依托西方音乐体系的不平等关系。说明了“身份认同”的重要性,人们开始意识欧洲音乐中心论掩盖下的本民族音乐价值的独特性,中国音乐教育政策法规也逐渐民族化。

最后,陈泽亮博士提出“去殖民化的核心是颠覆西方优越论”。在去殖民化理论框架下考察中国语境下的当代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为中国音乐教育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视角,还帮助我们理解中国音乐教育主体性建构的本质,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从而重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自主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国民族音乐作为学校音乐课程建构的文化主体性,需要突破以西方音乐文化知识为本体结构的标准框架,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将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体系作为基础知识纳入学校音乐课程之中。提出下一代是中国音乐未来的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学校音乐教育将继续肩负起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奏响更加壮丽的乐章。


关闭窗口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学院音乐学院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浏览